见证雅州新区之崛起 透过“绿色密码” 看建安工业扎根雅安的创新转型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刘婕 庄祥贵 实习记者 乔薇 文/图)自古以来,雅安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每年可收集雨水周期约为8-10个月。如何把天然雨水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坐落在雅安经开区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安工业”)有办法。
8月16日,“走进川藏铁路第一城 见证雅州新区之崛起——‘中省媒体聚焦雅安产业之翼、未来新城’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建安工业,一进大厅,总经理黄朝永就亮出了四川建安工业的“绿色密码”之一——雨水回收系统,并为大家讲起了企业扎根雅安、建设雅安的绿色发展故事。
黄朝永开门见山地说到:“‘建安’名字的来历,就是建设雅安。” 正是建安人抱定了扎根雅安、建设雅安的信念,才会针对雅安地理、气候等特点研究企业的生产建设,雨水回收系统也就应运而生。
“自从建了全自动化雨水回收系统,每年节约水费近百万元,节约了不少的水资源。”黄朝永站在厂区模型沙盘旁为大家算起了生态账。他介绍说,建安工业悬架分厂外,有一口10000平方米、总蓄水能力达到14000多吨的雨水回用池。这口水池如同手掌的掌心,连接着若干手指般的雨水收集管网和生产、生活和绿化管网,把厂房范围内的雨水资源,回收后集中处理,再流到磷化、酸洗、清洗生产线辅助生产,以及用作空冷器循环水、景观浇灌和清洁用水。
为此,建安工业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示范单位,其绿色生产建设走在了雅安市同行业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
让雨水不白流,让生产绿色环保可循环,这看似“不起眼”的雨水回收系统只是建安工业多年转型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实践。多年来,正是靠着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建安工业凭借专精生产的硬实力和自主专研的犟脾气,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据了解,四川建安是国有独资公司。计划经济年代,老雅安人都说, “建安是人人羡慕和渴望的‘铁饭碗’企业“,可是到了市场经济的新年代,建安工业一度遇到转型难题,找不到出路,陷入过迷茫。
从上世纪80年代改制至今,主要是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历经20多年的底盘业务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后,已形成微型汽车后驱动桥、轻型汽车前后桥、轿车零部件(轿车悬架、轿车后轴)等三大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乘用车底盘生产基地。
“目前与全国40余家主机厂长期开展汽车底盘业务往来合作。”黄朝永说,国内市场配套包括长安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金康新能源等整车企业。海外也与意大利比亚乔、越南Vinfast、印度Ashokland等合作。
黄朝永总结,今天的好光景源自不断的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绿色发展和锐意进行的精神。建安工业通过灾后重建、退城入园,实现绿色工厂建设,完成厂区循环系统升级,建造雨水及污水回用池,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建成了数字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齿轮工厂,实现了全过程可视化的智能监控中心、全数字贯通的智能车间信息平台、智能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管控平台。
“我们是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后驱动桥研发基地之一,同时也建成了全套的基于半消声室的车桥NVH传动试验室。”黄朝永说,试验室通过CNAS认证,可以按国家标准对驱动桥、悬架进行一定的台架试验;此外,建安工业也参与了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五项标准的制定;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生产,建立起了产品自主研发平台,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同时,建安工业在技改上下大功夫,投资12.6亿元推进搬迁扩能技改项目,主要建设微、轻型汽车悬架生产线、车桥研发中心等。该项目于 2014年12月开工建设,2015 年12月建成投产,现已形成年产微车桥150万套、轻车桥30万套、轿车悬架120万套、齿轮200 万套的生产能力。2021年,实现产值 33.24亿元,出售的收益25.8亿元,税收228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建安工业微型汽车后驱动桥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连续12年位居行业榜首,是国内顶级规模的微型汽车后驱动桥生产企业,是亚洲最大的螺旋锥齿轮生产基地。
谈及“十四五”规划,黄朝永坦言,把握雅州新区的建设机遇,建安工业要实现效益倍增,总利润达到1亿元;实现规模倍增,营业收入提前两年实现45亿元。努力在装备制造业的赛道上,创新建安特色,为川藏铁路第一城——雅安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雅州新区之崛起做出建安工业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