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感受五千年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4-04-07 02:29:00发布作者:安博电竞登录


  几乎所有到上海世博会参观的人都不会错过参观这里,它如同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与骄傲它就是屹立在世博轴旁的耀眼红色建筑中国国家馆。

  在开园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中国国家馆就接待了46万名观众。为了控制流量,中国馆一直采取发放预约券的形式进入参观。

  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中国馆内部的展示空间共分为三层。第一展层名为“东方足迹”,为综合展示层。这一层的展项内容突出时间线索,涵盖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当代、过去和未来。

  观众进馆后,首先领略到的就是当代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其中,观众进入中国馆的电梯被模拟成火车车厢内的场景,寓意改革开放30年来,无数的人乘坐火车进城,融入城市化大潮。

  在中国馆的“序厅”区域,以“倒挂城市”装置为核心设计,辅以视频和音效,令置身其中的观众充分感受中国城市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节奏。

  中国馆的主题电影同样将视角定位在当代。三面长22米、高7.5米的折幕和一个半径24米的穹顶幕组成了富有沉浸感的观影环境。两部影片《历程》和《和谐中国》轮流播放,长度均为8分钟。两部影片虽各有特点,但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宏大的场景和温馨的细节,折射出中国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和企盼和谐的美好追求。

  走出影院,观众在“岁月回眸”区域还能看到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4个年代的家庭场景,这些实物、场景和影片的效果相辅相成,令人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历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长徐沪滨介绍说,中国馆的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大多数表现在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上,归结起来就是“和谐”两个字。

  中国具有长达五千多年的城市文明史,文明长河中积淀了无数的智慧,它们对于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沪滨说,中国馆在展示古代文明方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历史与未来的结合,以“创新”和“传承”为核心主题来演绎历史。

  “东方足迹”展区的第二个展项“智慧的长河”区域中,利用现代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工作人员在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折幕上再现了北宋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原汁原味地保留原画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画中的人物一一设定了活动状态,除了表现日景之外,还设计了夜景,宋代汴京繁华的夜市第一次依托《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示在世人眼前。

  这幅动态投影版的《清明上河图》与目前正在国宝区展出的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真迹交相辉映,将中国城市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而在“文明传承”区域,则展示了从全国数十家文博单位借展来的40件珍贵文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一级文物,分为金属冶铸、丝绸染织、造纸印刷等8个主题,采用幻影成像配合文物实物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表现古代智慧在今天的传承。例如,在展示古代造纸印刷术的同时,展示计算机时代的汉字输入和传播科技的创新;在展示古代罗盘的同时,展示今天的“北斗”导航卫星等。

  第一展层“希望的大地”中的“同一屋檐下”展项,通过一座公寓楼中9个家庭之间的有趣互动,生动诠释了“和谐社会”的理念,表现了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透视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政策。

  这个展区中还展示了全国各地169个特色小城镇的影像,凸显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战略。

  此外,在第二展层“寻觅之旅”,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观众在一场轻松动感的轨道车旅行中体验中国城市规划和营建的智慧及其传承。

  步入中国馆,观众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一些暗藏于建筑内的小细节,其中蕴涵不少高科技成果。例如:外挑檐口的叠篆文字“中国印”其实就是一个个巧妙的通风口,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可让中国馆照明用电自给自足,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能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其实,中国馆在建造之初就运用了不少科学技术手段。中国国家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说:“中国馆采用直纹金属板作为外墙材料。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中国馆的建筑空间布局本身就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比如,架空的设计使得基底平台能自然通风,层叠出挑的造型起了遮阳作用,而且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夏季太阳高晒时,阳光照不进观众等候的基地平台;冬季遇上大晴天,平台能有6个多小时沐浴在阳光里。中国馆所有的窗户还用上了低能耗的双层玻璃,馆内应用的冰蓄冷技术也能大幅度降低用电负荷。

  中国馆在高科技展项的选择上,也力求以科技承载文化,以科技传播为主题。这次展出的室内种植“绿色超级水稻”,以其抗病、节水、节肥和高产几大特点凸显农业高科技的推广,反映未来可持续的城乡互动。

  中国馆的第三展层聚焦“低碳行动”,展现中国对环境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认知和努力,以及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战略和行动。以“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和“返璞归真”等为标题,展示我国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和碳汇林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成就,体现“师法自然”智慧的不断传承和光大。

  在“低碳行动”展区,中国馆也展出了一系列高科技展项,这中间还包括已在内蒙古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制造生物柴油的技术;我国自主创新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仿生概念车,以及充一次电可行驶135公里的纯电动能源车;在海南岛已经推广应用的光热发电技术;为降低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6亿吨秸秆所产生的碳排放而正在大力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

  正如徐沪滨所说,中国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其目的是为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提交一份“中国式的回答”。